据有关资料介绍,全世界钢铁产量中约有40%左右是通过焊接加工由原材料变成成品的。目前,很多焊接作业已采用机械化、自动化、数控、人工智能等很多高新技术。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,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焊接机械化的平均水平已达60%~70%,而我国只有15%~25%,绝大部分焊接作业离不开人工操作。
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,焊接已成为—门独立的学科,并广泛应用于宇航、航空、核工业、造船、建筑及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,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,尤其是制造业发展中,焊接技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加工手段。以西气东输工程项目为例,全长约4200公里的输气管道,焊接接头的数量竟达40万个以上,整个管道上焊缝的长度至少16000千公里。
国家大剧院一共用了7000吨钢材,焊缝长达150公里,如果不算已经焊好的预制件,就现场焊缝加起来也有40公里长,需要200多名优秀的焊工,耗用90多吨焊条。北京奥运会鸟巢用的钢材15万吨,焊缝长达450公里,所用的焊条25200吨,可以足足绕地球赤道三圈。离开焊接,简直无法想象如何完成这样的工程。
“电焊工”职业在国外的发展状况是专业化程度提高,而操作日趋简便化、自动化、一体化,这是与国外电焊技术高度发展相对应的。国外普遍采用自动电焊设备,其自动化程度及控制精度高,焊接质量稳定。这就要求电焊工不但要掌握电焊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,还要能使用和操作各类先进、精密的电焊设备和控制、检测仪器。因此,电焊工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系统和全面的培训、教育,才能胜任电焊岗位的工作。